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,隨著業務的復雜化,部分貨代企業為了加快發展速度,確保不被淘汰,大多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,從最初使用打字機打印提單發展到購買電腦、傳真機和最基本的貨代軟件,企業運營管理的自動化和準確度一直在不斷提高。在此后的十來年時間里,以軟件為主要特色的信息化,是企業開張經營必不可少的一項投資。
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,隨著業務的復雜化,部分貨代企業為了加快發展速度,確保不被淘汰,大多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,從最初使用打字機打印提單發展到購買電腦、傳真機和最基本的貨代軟件,企業運營管理的自動化和準確度一直在不斷提高。在此后的十來年時間里,以軟件為主要特色的信息化,是企業開張經營必不可少的一項投資。
SaaS應用大潮的來襲,以及SaaS解決方案“大掌柜”平臺在貨代業的成功應用,讓貨代企業信息化再次走上了“進化之道”。從軟件到平臺,注定的是一個舊時代的遠去,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新時代的誕生。
軟件時代漸行漸遠:狂歡后的寂寞
貨代公司剛在剛成立時對軟件的需求也僅限于內部管理。其中一些貨代企業同軟件商合作時間比較長久,高層很看重信息化,而且對信息化的挖掘做得很徹底,同時軟件商又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,這種情況下企業會將信息化步伐邁得更大一些、更超前一些。
其首先表現是系統內部管控嚴密、靈活,系統輔助決策功能強大,其次是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可行有效的電子商務,比如大客戶的網上訂艙、網上提單確認、貨物狀態的實時提醒等。這些信息化措施幫助貨代企業建立了更明顯的競爭優勢,獲得了更快速的發展,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,目前能夠快速穩健發展的貨代企業都采用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措施,規模越大、發展速度越快的企業在信息化方面則具備更高度的水平。
但這種貨代信息化水平目前來看,已經出現了無法滿足業務需求的缺陷,這些貨代軟件與管理系統往往只能供單機或局域網內使用,無法實現跨企業、跨地域地聯網操作,無法打通企業之間、整個業務鏈條上的信息流,導致企業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,在供應鏈流轉中存在著大量地重復勞動,貨主、貨代、訂艙代理、船公司、報關行、車隊,往往需要重復輸入相同的信息,而一旦信息有更新必須層層傳遞,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大打折扣,業務訂單的處理水平自然也難以提高,直接后果是業務訂單處理效率低下,抬高運維成本,間接后果則是客戶服務水平無法提升,企業競爭力難以加強。打破這樣的缺陷,已成為貨代企業邁出更快發展步伐的關鍵一步。
同時,由于貨代軟件的高成本、實施周期長、維護不方便等因素的阻礙,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,目前只有不到1/3的國際貨代企業采用了物流業務所需要的信息系統,不少有成長潛能的貨代企業無法享受到信息化所帶來的好處。
尤其是在后經濟危機時期中,大多數貨代企業由于缺乏更高級信息化解決方案的幫助,仍然保持著原有的放松型、精放型、保守型管理模式,則很可能導致業務量難以增長、收益增長乏力、而成本控制缺少有效措施等問題,要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,信息化建設及升級已逐漸為企業共知,但方向何在,不少貨代企業又比較迷茫。揭密“從軟件到平臺”的企業信息化“進化之道”,對貨代企業在未來三年中贏得美好前景,可謂“生死攸關”!